身边一青年去年耍了个女朋友,半年之后,开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女方家长虽没提什么过分要求,但明里暗里都在暗示,要结婚总得有房啊?于是这哥们开始到处找婚房。
无奈今年绵阳不但房价涨得凶,房源还不好找。本来打算买现房的,最后不得不在东原观天下买了个期房。2018年年底才交房。
谁知前几天碰面时,才知道前段时间女朋友和他拜拜了。惆怅之际也在自嘲,辛亏还买了一套房,好歹增值了,也算是安慰吧。
这是我身边的真实案例,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因结婚而不得不买房的朋友。
事实上,对于刚需一族来讲,买房的很大因素取决于婚姻和家庭。而在婚姻里面,丈母娘对婚房的要求又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是的,今天想调侃一下丈母娘。
一
丈母娘推动住房需求,这还得从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说起。
说了你可能不信,在八九十年代的绵阳城里,有房没房完全不重要,不属于结婚考虑的范畴。虽然房子是结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但可以通过国家(租房)来实现的。
从建国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绵阳都是这样,国家对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公有制单位人员采取“包办一切”的方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
论资排辈,排分住房,缴纳少量的房租,成为“有单位”的绵阳人一种居住常态。住房,是国家赋予国有制公民的福利。
国人租用国家的房子,自然不用担心受到国家这个大房东的期凌,所以,租来的房子就是自己的家,比你现在提倡的租售同权牛叉得多!
那么,绵阳丈母娘考核绵阳毛脚女婿的硬性指标是什么呢?“铁饭碗”大于一切!有了铁饭碗,等于终身都生活在保险柜里,还愁没有房子?
聪明的绵阳丈母娘知道,混呗,时间和资历混够了,自然就有职工宿舍,再到单独的两居室套间。大家都是如此,公平得很。
最多也是发发牢骚,怎么其他单位的住房福利不好,我们单位就不行?要想行,加油干呗!头儿就会这样说,于是乎,绵阳就干出了长虹长钢这样的明星企业,住房福利还用说吗?
二
不过,绵阳城里人对住房淡定,不代表农村人也淡定。丈母娘绑架婚姻,其实是绵阳的农村丈母娘发明的,如今绵阳城里的丈母娘,那都是绵阳农村丈母娘的徒子徒孙辈。
那时候在农村,不盖个两三间新房,谁给你提亲?结婚前,盖好新房,结婚后分家另过,是当时绵阳农村丈母娘的硬性要求。
所以,要说刚需,其实也最早在农村出现。
丈母娘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与婆婆住在同一屋檐下,儿子大了,妈老汉咬紧牙豁上老命也要给儿子盖房。
尽管那时宅基地不要钱,乡、村、社戳个红坨坨就作数,但材料和人工对于当时的农村经济条件来说,其压力并不比现在的打工族在城里买一套房。
农村修房的场景,你熟悉不?
现在回头来看,刚需也罢、改善性居住也罢,都是咱绵阳农村的丈母娘一手策划和导演的,她们为绵阳的房地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农村房地产也是房地产呀)!
三
丈母娘真正影响城市的房价,那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
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开启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之路。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房保障模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集体,小社会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被证明完全不适合当前的时代背景。
在绵阳城里,年轻人不得不支付租房成本,房租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最大开销,从经济账上看往往并不划算。而拥有自己的住房,可以使人更有安全感和自豪感,甚至可以使人开始更为长远和稳定的生活与工作计划。
“挣的钱都交给南河坝、御营坝那些城中村了。”有位丈母娘说。而且,租房要随时面对租金上涨或提前搬迁等问题,生活稳定性无从谈起,这也是绵阳城的丈母娘们最为女儿担心的地方。
而且,在社会保障并不充分的现实情况下,自有住房更是变相捆绑了相当大部分的社会福利保障的任务,户籍、教育、就业等等。鄙视链无处不在。
“什么铁饭碗不铁饭碗,有套房子才是硬道理!”绵阳城里的丈母娘的观念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于是把10年前绵阳农村丈母娘的观念如法炮制甚至变本加厉运用到城里来,从而一次又一次地促进了绵阳房产市场。
90年代以御营小区、花园小区为代表的绵阳第一批商品房面世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绵阳的房地产事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绵阳城里的丈母娘向农村丈母娘取的经,把绵阳住房的“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挖掘出来了。
作为开发商来讲,能在这几年赚的盆满钵满,首先应该感谢丈母娘,特别是这一概念的首创者——绵阳农村丈母娘,尽管,她们已被历史淡忘。
四
丈母娘让城市赢了,地产商赢了,是不是就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了呢?从某种角度讲,丈母娘解救了年轻人。特别是今年,绵阳房价飞涨后,从固定思维出发,一般的打工阶层,工薪阶层,真的是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休想买房!
所以,好多已经买房的人由衷地感慨:幸亏有了丈母娘!
其实,在虎哥看来,年轻人如果仅仅是感谢丈母娘让自己有了房、或者没有遭受高价买房,那也是目光短浅。
丈母娘逼你买房,其实也是逼你要不断地追求!人没有追求,那和咸鱼还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