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西进,势如破竹!
最近,科技城新区动作频频,重大产业纷至沓来,各大新项目接踵而至……都坐实了绵阳全力发展新区的决心。
近日,《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城市设计》方案释出。
“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的高定位、“科技之心,创享城脊”的发展目标,让这个未来的新城市之心,再次聚焦全城目光。
这也是新区“核心区”*次以正式身份亮相,也让我们得以系统化地窥其全貌。
规划范围:东起二环路、西至科创大道,南起安昌河、北至绵安路,总规划范围面积约24平方公里。
和此前“核心区”的范围相比,除了少了金西湖板块,多了科创园区板块外,没有太大的变化。
按照规划,新区直管区将形成“一湾、两轴、三廊、四区”的空间结构。
“一湾”指依托科技湖水湾和中心公园,打造的未来城市新中心——城市之心;
“两轴”指创业大道发展轴与科技城大道发展轴;
“三廊”指鼓楼山中心绿廊、高速绿廊以及高压走廊生态绿廊;
“四区”指新中心综合组团、科创走廊组团、科技新城组团以及已建科创园组团。
用地布局上,将在上一版控规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功能优化,提升居住、产业、绿地比例,引导商业、配套等沿城市主轴和城市之心布局。
虽然新的规划外表看似没变,但是通过发展目标、空间结构、道路系统规划就不难发现,新的规划下,是绵阳更坚定的前进脚步,是更清晰的未来。
1、打造“城市中央脊轴”,带动城市高效发展
南北发展轴:优化创业大道线位,北接绵宏路,直通安州区,南连一环路,直至经开区的城市主轴。
东西发展轴:以科技城大道发展轴为主,打通安州、青义、龙门,连接游仙石马,贯通新区北翼。
并以创业大道为轴,东连西延,形成特色鲜明的新中心综合组团、科创走廊组团、科技新城组团以及科创园四大功能组团。
绵阳作为带状中心城区,同时受地势影响,城市不可能再以“摊大饼”的形式粗放生长,只有组团式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绵阳的“百花齐放”。
于是,这两条引导商业、办公、公共服务等核心功能、贯穿整个绵阳、连接城市各个重要板块的城市发展主轴线就显得尤为必要!
而新区作为绵阳的创新引擎,两大轴形成后,将带动整个绵阳的发展。
夸张?一点都不夸张!
绵阳自身就是一个轴向扩张的城市,以南河坝为起点,形成圈层布局,最终形成南北大动脉长虹大道,和贯通东西的临园干道。以两大轴线为骨架的中心城区开始了新阶段的发展,并催生了经开区、高新区等新区。
成都,也同样是依靠东西城市轴线,支撑市域空间结构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从而实现成都千年之变的城市发展战略。
再说回新区南北发展轴,北接绵宏路,南连一环路,中间串联了科技智谷、科技之心、创新中心等关键节点。
从这条轴线的布局可以看出,绵阳旨在提升主城和新区的联系,由北向南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区域之间的协同力度,同时带动经开区的智能制造业。加强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联动、发展联动,片区之间将共同打造绵阳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
空间互联带动要素互动,区域贯通带来资源集聚。绵阳将优势科创资源汇到了南北走向的创新轴线上,譬如科创孵化园、创新产业园、科研中心……由此,绵阳新区的高端要素和科创资源将加速流动。
以往,外界诟病绵阳的“规划布局过于分散”等情况,将在城市主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尽力避免。
不得不说,这条城市主轴挺起了绵阳科创的脊梁,成为观察绵阳科研成果和新兴产业的窗口。
发展谋变,道路先行。绵阳在主轴上还投入了大量交通资源。
按照方案,本次规划形成“三横多纵”的路网格局。
“三横”:交通型快速路——绵安路,服务型主干道——创业大道,生活型景观大道——绵盛路;三条不同职能的东西向骨架路网,各司其职,将东西两个中心紧密联系起来。
而“纵”就不用再赘述了,近两年,绵阳上下掀起交通建设“热潮”,累计完成投资达740亿元,加速构建外联内畅、通江达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取5年内,基本形成市域1小时覆盖、成渝双核2小时互通、国内重要经济节点城市3小时到达的交通圈。
路网建设的背后,是绵阳主动拥抱重大机遇。当前,成渝经济圈锚定了全国“第四极”的位置,对于绵阳而言,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
城市轴线,就如同一支有灵魂的画笔,勾勒出城市的经脉气象。每一次城市中轴明晰的背后,都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巨大变迁。从过去的商业,再到未来的科创,绵阳的未来也正在日渐清晰可见。
2、以新一代“城市中心”,打造科技城新名片
按照方案,新的规划将依托水湾生态景观资源,在两轴交汇节点打造绵阳城市新中心,承载全市公共服务、文化体育、综合商业和总部商务等核心功能,集中展示绵阳城市中心形象。
城市印象,某种意义上决定人才流向。
武汉的大江大湖,杭州的人间天堂,南京的金陵帝王,成都的天府之国,新一线城市里,每一个排在前十的城市过往铺开,都是一副恢弘画卷。
回看绵阳,给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模糊。
四川省老二、中国唯一科技城,这是很多人对绵阳的*印象,甚至很多绵阳人,都说不清这座城市究竟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
绵阳不仅城市界面落后,主城区内到处都是平平无奇的矮房子和千篇一律的住宅楼,城市形象过于扁平,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十年不变的城区风貌,在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眼中,显得过于平淡,甚至有点无聊。
同时,绵阳也非常缺乏地标建筑,一个越王楼,一个一号桥,就是绵阳仅有的称得上地标的建筑。就连最容易体现城市封面的沿江两岸,也因为限高和其他原因,成了绵阳人心中的一大遗憾!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亟需打破过去的固有印象,才能在新一轮人才争夺中更上一层。
于是,这一次,绵阳不负全城期待,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近日,新区内的鼓楼山公园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正在评选,三座景观建筑分别布局于科技城新区绿色中轴线上3个不同高点。
上马故事街、元通高涧槽文创院落、核医学中心、“时光隧道”跨江大桥……这些造型独特、外立面更加现代化的地标建筑,将重写绵阳的城市天际线。
未来,绵阳会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时尚。
3、构筑活力水湾,形成“一带多廊”的生态格局。
按照方案,规划将一改安昌河平顺且单调的线型景观,结合鼓楼山中心绿廊,相互渗透,构筑活力水湾,打造市民共享的水湾公园,总体形成一带多廊的生态格局。
约7000亩的鼓楼山公园,辅以绿色走廊,新区将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争取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智慧宜居新城。
作为山水城市,绿色森林就是绵阳最美的底色,早在2012年底,绵阳就已成功跻身省级森林城市行列,2016年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绵阳大大小小在建、已开放公园有15个,占地面积超过2.5万亩,用地规模超过了现有的科创园区。
大肆兴建公园,例如这几年的彩虹运动公园、山地公园、科技城人才公园、双包山创新公园、石马镇湿地公园。
生态配套“泛滥”,背后是精心布置的“新棋局”。
大手笔的生态建设,辅以更新的规划,满足、提升绵阳人对城市公园的需求度,彻底激活空间的经济、生活和美学价值,最终成为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
而前段,“草溪河会展段”景观工程更是刷爆绵阳人的朋友圈!
白天, 碧草如茵、空气清新,草溪河岸白鹭飞,远山含黛如云烟;夜色里,在灯光的照耀下,草溪河似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练,两岸的白色栏杆如两条玉带紧紧拥抱着它。
我相信,未来,我们都能在鸟语花香中醒来,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自我!
有了新区的助力,绵阳两个“300”的目标,似乎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