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召开的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市今年将新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47万套(户),计划6月底前全面开工。其中,公共租赁房作为今年保障性住房的重头戏,将使中低收入无房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有望梯次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新增2.47万套保障房
为了让更多低收入家庭享受住房保障的“阳光”,我市计划今年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47万余套(户),其中:建设保障性住房1.58万套,包括筹集廉租住房房源4000套(其中新建800套),筹集公共租赁住房8000套(其中新建5600套),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000套,新建限价商品住房800套。同时,改造各类棚户区8494户,农村危房改造447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5万户。
公租房数量激增40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根据居民保障需求调整住房保障重心,特别加大了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力度,把保障范围扩大到中低收入无房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在今年的安居工程建设安排中,公共租赁住房由2010年的200套增加到今年的8000套,占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50.6%。
据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是解决那些既不符合保障性住房供应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今年公共租赁住房将逐步面向当地所有常住居民,即只要在绵阳生活工作的外地人符合申请标准和要求,都能通过轮候方式,梯次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目前首先解决具有绵阳市户籍的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租住条件的无房户。
放宽住房面积困难标准
打破户籍限制、放宽收入水平限制和住房面积困难标准,是我市今年安居工程中的一大突破。
为将更多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今年我市将在打破户籍限制上进行探索。如廉租住房、经适房在满足当地户籍居民后,也可向非当地户籍的常住居民供应。我市还将把住房保障制度逐步推广至乡镇居民,尤其是规模较大、城镇人口较多的建制镇。
作为享受安居工程的先决条件,我市还将放宽收入水平限制和住房面积困难标准。今年上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摸底调查,合理确定中低收入线,县市住房面积困难标准应不低于13平方米,城区不得低于15平方米;廉租住房制度在对最低收入居民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可向所有低收入家庭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