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最严厉限购令版本的升级,众房企都喊压力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保障房至上而下推进,我市已宣布将在今年内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47万余套,并要求6月底前全面开工。其中,以满足“夹心层”为主的公租房今年就将筹集8000套。稍早前,3月2日召开的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更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打破户籍限制,通过不同保障途径,努力实现住房困难群体应保尽保。
如此,新形势下的绵阳房价还能否坚挺?楼市格局是否由此改写?在土地和资金等压力下,有人甚至提到行业“重新洗牌”。在22日召开的全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会上,市房管局局长宋德政回应,尽管受国家调控政策以及住房保障任务等多方影响,形式很严峻,但绵阳房地产业仍有持续健康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坦言形势严峻
谈到当前房市面临的考验时,宋德政判断,当前国家层面对房地产的政策取向是继续从严从紧,主要体现在“建”、“管”、“限”三方面。‘建’,就是加大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房建设力度,增大普通住房的供应;解决中低家庭住房困难。‘管’,就是对市场运行情况加强监管,保证市场运行规范有序;‘限’,就是限期开发、限信贷规模、限投机性购房。”
宋德政分析,特别是今年一月,新“国八条”的出台,进一步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政策出台后,限贷政策的影响尤为明显,今年1、2月份,全市商品房交易波动较大,销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一月份商品房交易量环比下降近40%。外地人来绵购房去年每月均保持在20%以上,今年一月仅占5%,2月也高不了多少。
“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这既是职责所系,也是当务之急。这无疑对我们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宋德政说。
相比其他一些城市,宋德政认为,绵阳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发展很不平衡,需引起重视,“一方面市县之间不平衡。去年全市各县商品房开发投资20亿元、销售51亿元,分别只占绵阳城区的22%和38%。同时,绵阳城区各区之间也不平衡,去年涪城区、高新区和科创园三区商品房供应达到354万平方米,占城区的75%,游仙区、经开区和农科区供应量只有122万平方米,仅占25%。”
仍有三大利好
尽管形势严峻,但宋德政依然表达出谨慎的乐观,他认为,绵阳房地产业仍有持续健康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值得紧紧把握和开拓。
他首先认为,绵阳经济快速发展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机遇。他用数字举例,去年,我市人均GDP已超过1.6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万元,房价收入比大约在5:1,仍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国际标准为6:1)。目前,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54平方米,还低于全省和全国近3个平方米。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尤其是遭受特大地震灾害以后,居民提高居住质量和品质的愿望强烈,将带动住宅消费的持续旺盛。
宋德政提到的第二个利好,就是城镇化的加快。他说,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市城镇化率预计年增长1.5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可达到50%以上。按此目标,今后五年全市将新增近40万城镇人口的住房刚性需求。特别是随着灾后重建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随着我市“一枢纽、四中心、六基地”战略部署的全面展开。随着“六个绵阳”建设的不断深化,绵阳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必将迈上新的台阶,来绵置业创业的人员必将大量增加,从而增添更大的需求动力。
此外,他也认为,随着大型房企陆续入市绵阳,也将带来溢出效应。“最近两年,北京首开、大连万达、华润置业、中国水电、联想、万科等知名大型企业来绵开发投资,这将促进住房开发理念和消费观念升级,带动我们房地产市场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之绵阳目前不是重点调控城市,不能在限购城市购房的人士来绵购房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他总结,绵阳房地产业的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要看到新机遇,又要勇于直面新考验。”
建企业诚信档案 严查收订金“排号费”
谈到今年,宋德政表示,房管部门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上的房地产政策,特别要增加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供应,缓解供需矛盾,力争实现全市商品房销售额140亿元。他特别提到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从严查处和曝光收取订金、“排号费”、“诚意金”等违规行为,解决好提前预售和虚假广告问题。总体上,鼓励合理消费,支持自主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确保市场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