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
绵阳公路建设四通八达
鸟瞰绵阳城
交通更快 向外是高速境内通“快速”
董晓斌,绵阳市交通局局长。他对绵阳大交通建设如数家珍。董晓斌告诉我们,省委提出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变“蜀道难”为“蜀道通”。绵阳处在出川的川陕、川渝两条交通“大动脉”交汇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历来是四川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质集散地。特别是近年来,绵阳着力建设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方面,去年12月12日,绵遂高速建成通车,绵阳到重庆只需3小时;成绵高速复线,成南、巴陕高速也正在加快建设,有望今年5月建成通车,这不仅缓解成绵高速的拥堵,还能让成都城北不再堵。“向外是高速,境内则是快速通道。”董晓斌说,目前,绵阳城区到各县区5条快速通道全部建成,市到县形成一小时交通圈。
铁路方面,董晓斌参加了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推进专题会议。“作为西部首条城际‘黄金线’,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有望年内通车。届时,成都人早上想吃绵阳米粉,起个早,坐高铁40分钟来绵阳,可以冒上一碗再回成都上班。”董晓斌说。
航空方面,绵阳机场建立了川航绵阳基地,开通了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17条航线。
董晓斌还告诉我们,未来几年,正在建设的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绵阳到成都只需半小时,到西安只需两小时。到2020年,绵阳将形成包括6条铁路、6条高速公路、6条快速通道、30条空中航线的进出境通道,绵阳将依靠“铁公机”畅通全国。
科技更新 语音“遥控”电视机GDP迈入“千亿”
走进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展览大厅,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一个个高科技电子产品映入眼帘。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最近推出的语音电视。展厅工作人员涂婷给我们进行了演示。她说,这台电视不用遥控器,仅凭语音指令就能完成换台、电视节目查询、网络浏览搜索、文字输入等各种操作,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智能电视。“浏览器打开之后,常用网络全在上面,如要搜其他网络,可以进行语音控制。”
目前,长虹已经掌握了双向通信、家电远程控制、新型人机交互等核心关键技术,已经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及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目前,长虹品牌价值600多亿元。
长虹发展壮大,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这样评价:“绵阳依靠长虹,但不依赖长虹。长虹税收在绵阳全市税收比重中已低于10%,原来是60%甚至70%。目前,长虹正由一个家电企业向IT产业、向新一代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绵阳拥有长虹、九洲等大中型骨干企业50多户,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多户,目前注册上市企业达到7家。2011年,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9.1亿元,增长15.2%,首次超过千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2.1亿元、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51.3%,工业增加值总量重返全省第四。
城市更大 科技城“拓展”面积变大近一倍
绵阳的发展振兴路径何在?“工业兴绵阳兴,工业强绵阳强。”绵阳市发改委主任谭刚一语道破“天机”。
谭刚告诉我们,目前,绵阳已初步形成以长虹新型平板显示及智能通讯、九州数字视听及航空电子系统等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华晨汽车南方基地等为主导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攀长钢新型特钢、六合锻造等为主导的冶金机械产业集群……未来几年,绵阳还将形成5千万部智能手机、2千万台数字机顶盒和50万辆汽车整车、50万台汽车动力总成、230万套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的生产规模,建成电子信息千亿级和汽车及零部件500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一县一园区”的发展格局也已经形成。
未来绵阳科技城,是一座什么城?绵阳科技城管委会综合办副主任李建国引述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简称《规划》)给出答案。
李建国说,从《规划》看未来的绵阳科技城,你会发现,绵阳科技城变大了,规划面积从80平方公里“拓展”到15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亮点”是总投资350多亿元建设“三新城”,即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建成后,将形成我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激光环保、空气动力、航空发动机研发和产业基地。时至2015年,绵阳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300亿元。2020年将达2600亿元。届时,绵阳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访谈 “十二五”期间绵阳经济增速赶超东部
华西都市报:2008年以来,绵阳在汶川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连年次生灾害等多重考验下,经济规模与速度双双提高,你如何看待这几年绵阳的发展?
吴靖平:灾后重建以来,我们统筹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全面完成了总投资达2267.3亿元的7314个灾后重建项目,绵阳灾区发生脱胎换骨的历史巨变。我们概括为“三大跨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实现了根本性跨越,产业发展实现了再生性跨越,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整体性跨越。2010年,绵阳跨入百万人口大城市行列。2011年,绵阳跨入地区生产总值“千亿俱乐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至今,绵阳经济总量3年翻番,财政收入两年翻番,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各项经济指标走出“V”型反转轨迹,已经站在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制高点上。
华西都市报:两化互动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绵阳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吴靖平:“十二五”期间,绵阳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GDP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新的意外的话,可能保持在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城市化可能会很快达到150平方公里,150万人,现在看来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我说处在一个发展腾飞的临界点上,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完全符合四川实际的。只要坚持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绵阳的发展前景,成都经济区的发展前景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相信在“十二五”的发展速度会超过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