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至6月14日,我市城区最大电梯公租房项目——教育园区西园小区迎来第一批914户住户,拿到新房钥匙的市民张丽萍感慨万分:“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也能住上这么高级的电梯公寓。”
安居乐业,是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安居”是“乐业”之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建设。在近期出台的全市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中,我市将百姓安居工程作为2015年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从新农村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安全社区建设、安全饮水等方面入手,积极落实,狠抓建设,加强监督,确保让广大城乡群众住得更加安心、舒心。
保障房建设
圆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梦
“公交车就在楼下,上班快,环境好,房子好,真的非常感谢政府,为我们中低收入人群解决了居住的大事情。”近日,刚搬进教育园区西园公租房的张丽萍欣喜地告诉记者,她原本居住在北川县城,“5·12”地震后,她带着幸存的母亲来到绵阳城区打工,一直居无定所,近6年里至少搬了10次家。这间公租房虽然面积不到50平方米,但客厅、厨房、阳台布局合理,屋里摆放着崭新的家具,洋溢着幸福与温馨。
为解决好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我市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十大民生工程的重点难点,狠抓落实,2015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开工目标任务12861套。截至5月底,共开工4449套,占目标任务的34.6%;向农民工定向供应公租房285套,占目标任务(500套)的57%。
据介绍,根据住建部、住建厅下达的,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货币化安置要达到40%的要求,我市在房屋征收中积极推行货币补偿安置试点,目前尚未签订拆迁协议的项目,我市计划全部采取货币化安置的方式进行实施。
农村危房改造
保障农村百姓住房安全
2014年,我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的原则,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引领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了解,去年,省上共计给我市下达了1603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截至去年年底,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
记者从日前出台的省级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中了解到,今年我市将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目标为664户。目前,该目标任务已分解到各县市区,正在加紧推进。“在农村危房改造中,我们注重审核,强化社会监督。”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我市坚决实行“阳光”操作,严格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审批”6个程序进行。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安排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农户家进行改造建设。
安全社区建设
让社区居民住得更安心
今年3月,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权,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命名我市涪城区城北街道等23个单位为“全国安全社区”。
据了解,涪城区城北街道作为我市第一个城市街道型“全国安全社区”。近年来,社区始终坚持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深化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深化安全网格化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来抓,编织消防安全网、交通安全网、学校安全网等13张网,以“网格化”工作模式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据了解,自2011年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以来,我市启动了141个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全国安全社区2个,全省安全社区28个。今年,我市将按照省级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建成国家级安全社区1个、省级安全社区11个,并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群众需求和技术规范,从而让居住者住得更加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