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不算太重磅,又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事件。
细品之下,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关联。
8月1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残联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围绕着改善城市生活空间,改善居住社区的生活配套、便捷设施和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等,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提出到2025年,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建各类设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不断健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显著提升。
直白一点的说,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对现存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新建商品住宅项目要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等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具体怎么做呢?
《意见》给出了三种方式,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社区创建、棚户区改造。
思路大概可以分为五点:
①确定居住社区规模——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以城市道路网、自然地形地貌和现状居住小区等为基础,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和服务范围相对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居住社区规模,原则上单个居住社区以0.5—1.2万人口规模为宜;
解读:以市中心现存的老旧小区为例,一般都是大规模的集群式分布,小区人口密度大。周边的配套虽然方便,但物业管理一般都形同虚设。
通过新旧并改,治理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新建设商品住宅又能保证周边不会出现配套荒的现象。
②完善居住社区的建设标准——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附件),结合地方实际,细化完善居住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内容和形式,作为开展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主要依据;
补充:完整居住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服务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社区综合服务站、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
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包括:综合超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其他便民商业网点
源于《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气热信等设施、停车及充电设施、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环境卫生设施
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包括:公共活动场地、公共绿地
源于《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源于《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源于《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③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补齐现有居住社区建设的短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优先实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充分利用居住社区内空地、荒地及拆除违法建设腾空土地等配建设施,增加公共活动空间。统筹利用公有住房、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锅炉房等存量房屋资源,增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要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在居住社区内配建居民最需要的设施。推进相邻居住社区及周边地区统筹建设、联动改造,加强各类配套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共建共享。加强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
④确保新建住宅项目同步配建设施——新建住宅项目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将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等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作为开发建设配套要求,明确规模、产权和移交等规定,确保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并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做好产权移交。规模较小的新建住宅项目,要在科学评估周边既有设施基础上按需配建;规模较大的,要合理划分成几个规模适宜的居住社区,按照标准配齐设施。地方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确保产权人按照规定使用配套设施,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和性质;
解读:这一段对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在建设时需要将社区综合服务站、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综合超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其他便民商业网点、公共活动场地、公共绿地等配套纳入规划。
如果项目占地规模较小,可以在周边已有的设施上根据需求修建,这个就比较灵活,不一定所有配套都要有;那些规模很大的项目,就要分为多个居住社区来进行修建,而且必须按照标准配齐设施。
在之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房企“不务正业”,在绵阳修幼儿园?》,现在很多楼盘都被硬性要求配建幼儿园,一方面是因为市政府发布了《绵阳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在国家的干预下,以后小区不仅仅满足住的需求,通过基础配套建设,将更多的人情和市井味道留在了身边。
⑤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按照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参与治理要求,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鼓励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或居民自管等方式,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相衔接,提高城市管理覆盖面,依法依规查处私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协助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活动。
其实在我看来,《意见》更像是国家在标准化、规范化城市社区的居住功能。因为绵阳一些早期开发建设的小区,也基本都有这些配套,如果品质再好点,物业服务水平也非常的赞。
当然这仅限于在成熟地段,并且被纳入了居住片区规划的小区。
说到居住片区规划,这就涉及到一个需要大家去了解和学习的东西——看懂规划图。
每当一个新的区域发布了规划,旁边都会有这样的图例,根据颜色分别对应着不同属性的地块。
把不同属性土地的颜色和配套的图形记住,通过一张规划图,你就能知道你家附近到底会不会有新的配套。
而这个区域规划往往是有时间期限的,以青义镇片区为例:去年底公布的《涪城区青义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优化)》就是从2015年到2030年。
除了看土地和配套图例,判断一个区域值不值买,有没有发展潜力,还要读懂规划。
最近几年城北的风刮得之大,产出好几个网红盘,到底青义值不值得买呢?
青义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环、五片”,其中“五片”是包括了四个居住区和一个科技教育片区。
规划区服务人口为11.3万人,优化采用“居住区级—社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模式进行配置,构建高效集约的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的综合配套水平。
这里的分层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也恰恰是对应上《意见》的第一条,由多个0.5-1.2万人规模大小的社区共同组成一个居住区。
点开这张图,我们会看到环绕西科大的居住片区都各自规划了商业、教育、绿地等配套。
就只看这张图,我们也能大致得出一个结论,青义的发展是以西科大为圆心向四处扩散的。环西科大的南北、沿江形成居住带,被山林绿地紧紧包围。
这个区域没有规划什么工业,因此,除了正在完善的配套,青义还是非常适合居住的。
再来看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是如此。
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南综合片区和小枧康养品质住区内,居住用地的占比大约都在三分之二左右,其他商业、教育、文化、医疗、绿地占比约有三分之一。
溏汛北产城单元区、溏汛南产城单元区和松垭产城单元区则几乎是工业用地。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占据优越山水资源的城南,在推进产城融合的基础上,它最大的功能是拿来“住”的。
最后回归下今天的主题,完善居住社区建设标准,放到生活当中,早几年就已经有小区达标了。有关部门发文要求到2025年实现,也没在市场中激起太大涟漪,因为在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和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推进下,那些居住环境相对杂乱,或者规模较小的小区已经步入改造正轨,例如东方红桥头的金桥商场、前段时间爆破拆除的御营坝老烟厂项目。
而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居住社区,在空间上形成多组团的模式进行开发,这正是绵阳各个新区正在实践的发展模式。
所以,这件事值得我们激动吗?
我认为值得。
在硬规干预下,城市居住功能只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升级,城市更舒适,才会迸发越来越多的精彩。大家买房规避问题楼盘的时候,也会有更多参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