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5月,堪称绵阳楼市土拍月,从月初到月末,一口气拍出了4宗地,遍城南、城中、城西和城北。从单价上看,最低的是城北青义,543.39万元每亩,最高的是城中涪城路,2432.66万元每亩,最高是最低的4.47倍; 从楼面地价上看,最低的是城北青义,2391.04元每平米,最高的是城西园艺人工湖,8364.9元每平米,最高是最低的3.5倍。
土地单价和楼面地价决定着房子最基础的成本。单从这两个维度一综合,一套房子的地价成本价差可以拉到4倍。如果地段与房子的品质匹配,未来两三年后,绵阳房价的价差可以拉到4倍左右。
什么概念?之前我曾梳理过,在这以前,绵阳的房价差不多是5年翻一番。比如:2000年前后,绵阳房价在1000元上下摆动;2005—2006年的牛市,房价冲到2000+,翻一番;2010—2011年有牛市,4000+,翻一番。
如果这个规律成立,绵阳房地产下一轮牛市应该在2023年前后,绵阳商品房均价很有可能锁定在15000—16000左右。那么价差很有可能最高的可以冲到25000,最低的可能会在6000—7000之间徘徊。
目前,绵阳主城区商品房均价在8000元左右摆动,非豪宅房源最高的差不多就是15000—16000左右,地段偏,无品牌竞争力的小微楼盘差不多就是5000—6000的样子,价差是3倍。
为什么价差会越拉越大?土拍价格已经隐隐说明了问题。前几天,我有个亲戚托我帮他看套房子,我说:你家修了七八层,每层120平米,平均一人两层房子,为啥还要买?他说,我们村稍微像样的家庭都买了商品房了,城中村的房子只适合租给打工的住。
这就是需求的升级。住自建房的买商品房,住普通商品房的买改善型房子,改善型房源的住户有了几年资本积累,开始向往别墅豪宅了。
一方面,房源过剩。据国家相关机构统计,我国人均拥有住房面积41平米,超过发达国家人均35平米的水平。一方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停步,追求越来越高,不停地换房,又一波一波地刺激房地产的发展。这就是房子那么多,还要不停建的原因。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人们从住得下已经全面进入住得好的居住时代。仅仅是能住得下的那种房子与能让我们住得好的房子相比,价差怎能不拉大?
好房子,要么宜商,如城中心的新建大盘,配套齐全,投资回报率高,交房即可出租那种;要么宜居,离尘不离城,在绵阳来说,就在1.5环以内,有山有水,大环境好,小区品质好,地段七八分熟,前景可期。特别是离水越近价格越高。当然,环境再好,太偏的地方,很难发展过去,生活不方便也不行,这是个综合考量。
所以,买房子,只要你不是解决住不下的问题,无论是投资也罢,改善也罢,还是要着眼于未来,尽量往好的买,不要只图多,多了没用,弄不好就会陷入租不出也卖不掉的尴尬。我很有一些朋友,就谈到他在城中心的老旧破,已经空置多年了。
当然,也不要去攀比。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起点不一样,运气不一样,社会资源也不一样。他买他的“住得好”,我买我的“住得下”,只要心情舒畅,活得开心健康,比啥都强。买在哪里不重要,你的脸上天天写满笑意才最重要。